科技赋能 为“智造”注入新动力
科技创新就是生产力,国家赖之以盛,企业赖之以强。
作为“长三角”经济圈重要能源企业——国网江苏电力的“能源技术智库”:国网江苏电科院,紧密围绕国网公司发展战略,加快推进“价值、技术、成果、专家”四个高地建设,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创新机制,培育了一批国家级高端专家和行业级实战专家,全力践行从现场实际需要、技术攻关、产品开发及试点应用,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管理理念,激活企业活力,加速构建企业创新“智造”,有效保障电网供能安全,助推新形势下江苏电网进一步发展。
挖潜数据价值,治理更高效
众所周知,线损是反映公司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,而负损是线损异常的典型表现,它是指线路下辖台区负荷累加超过了线路总负荷的一种现象。负损的出现是配网运行管理问题的集中体现。可以说,把负损问题彻底治理好,线损中的很大一部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引起中压线路负损的原因多,涉及业务面广,治理难度大,传统中压线路负损治理依赖人工逐条巡线查看的方式,难以应对精益化线损治理的需求。“以往,负损线路治理依赖跨业务系统数据核对、现场勘察、停电检验等步骤,需跨部门协调,但由于配网线路联络复杂,设备繁多,现场核查多日也未必能有定论。”江苏电科院能源互联网中心陈锦铭介绍。
为提升配网线损管理水平,有效降低现场核查工作量,国网江苏电科院基于公司技术、人才储备,整合团队力量,创新研发思路,深入攻关,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套中压配网负损治理系统, 2019年底试点上线运行,并于今年5月份实现全省覆盖。
截止目前,该系统已累计分析全省负损线路约600条,节约成本500万元,并具备核查全省3.8万条中压线路线变关系的能力。此外,该系统核心技术也可应用于高损治理、窃电分析、可靠性评估等领域,实现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提升。
(智能科研团队在讨论负损线路诊断方法)
突破技术封锁,运行更安全
如果说负损治理则是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关键所在,那么换流阀是保障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。
5月21日,随着特高压泰州换流站高端换流阀晶闸管老化检测工作结束,国网江苏电科院自主掌握了该设备的核心检测技术,大幅提升在运换流阀隐患检出率,全力确保江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作为环绕在技术人员心中的一道难题。“如果说换流阀是特高压直流的心脏,晶闸管作为换流阀的主要组成元件,就好比心脏内的毛细血管,必须在无尘、恒温、恒湿、微正压的高可靠环境中运行,但长期运行仍有可能出现性能下降、绝缘老化等问题,及易造成换流阀设备故障,危及特高压直流安全稳定运行,而且现场检测难度极大。”江苏电科院输配电技术中心赵科说。
从2019年起,电科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机制,联合国网江苏检修公司、国内厂家和高校,针对晶闸管现场老化检测技术开展定向攻关,在资料缺乏、试验设备昂贵等困难条件下,基于大量第一手数据,掌握了换流阀损坏机理,为现场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。此外,自主研发的换流阀检测仪,采用可控的暂态高压脉冲,严格控制测试电压,并配置了过压、过流、过热和隔离等多重保护,确保不对晶闸管等精密器件造成损伤。
后续,国网江苏电科院将基于现阶段测试数据,持续开展换流阀性能分析与评估创新研究,促进电网运行更安全。
优化机制创新,分享更广泛
怎么将开发出的好技术、好设备,分享给更多的企业,让大家能共享电力发展成果,一直是国网江苏电科院研究的方向。“我们在省公司的带领下,建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,鼓励大家创新,鼓励大家将成熟的技术实现产业化,在今年的4、5月份,我们院的‘黑科技’——激光大炮(即电网异物远程清除器),分别中标了宁夏公司2020年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和青海公司2020年第二次物资类招标采购,”江苏电科院成果转化中心三级职员陈久林说,“后面我们还要持续将单兵巡检装备等其它产品推荐出去,让兄弟单位共享电网科技发展成果”。
(工作人员利用“激光大炮”进行挂线异物清除)
近年来,国网江苏电科院积极优化机制创新,充分发挥公司技术、人才储备优势,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持续发力,推进“政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。建成了输变配电先进实用技术孵化供给的众创空间,联合基层单位开展实用技术攻关,与产业单位深度合作,积极瞄准能源互联网发展催生的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,开展示范和成果落地,在电网故障诊断、智能消缺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。全力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全链条管控及市场化推广,推进打造创新成果的“资源池”、转化的“智囊团”、推广的“样本库”,实现电网提质增效与人才培养双丰收,支撑国网江苏电力“双创中心 众创空间”“省管产业单位 双创基地”的“2 2”成果转化体系高效运转。